以下是君肯网小编针对“Xbox老大称云游戏永远无法取代传统主机硬件
”给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阅和参考!
谷歌宣布将关停Stadia云游戏之后,再次引发了这个本来有望杀死游戏主机的全新产品,而要说除了谷歌之后,另外一个不断大力发展云游戏的应该就是微软的XboxCloudGaming了,微软之前表示要将其带到几乎所有的平台上。
不过最近Xbox老大菲尔·斯宾塞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云游戏的看法。他表示云游戏并不会取代传统游戏硬件,“云游戏不是未来”。他认为云游戏会成为游戏的延伸(提供给玩家们更多的选择),但是永远不会取代传统的硬件。
“我们此前刚宣布过,已有2000万名玩家尝试了云串流。但现在一切都还为时尚早,我们并没有将来任何人都在云端而不购买游戏硬件的愿景,我不认为这是行业的未来,但它却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选择。”也就是说他将选择的权力交给在玩家们手中。
同时他还提到了此前失败的GoogleStadia。Stadia的商业模式在于试图强迫玩家进入特定的市场,而不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这种背道而驰的模式最终招致了失败。
“我认为人们已经走出了‘试图让他人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你在云端玩,要么不在——我们现在更关乎的是以客户为导向。”“给予客户选择权,将客户置于我们决策的中心,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成功。”
云游戏真的会是未来游戏的方向吗 Xbox老大来告诉你
近日Xbox老大Phil Spencer在接受Game Informer采访时发表了一些对云游戏的看法。他认为云游戏主要的还是追求方便,本地游玩还是目前最好的游戏方式。
Spencer与Xbox团队的成员对云游戏服务进行了讨论。团队对延迟问题十分关注,并承认在这方面仍存在缺陷。Spencer坦率地表示,xCloud和其他云游戏技术都是为了给玩家提供便利。
“ 我坦白地说,最好的游玩方式仍是本地游玩。 ”他表示,“ 云游戏是一项为了便利的技术,当你离开主机却想玩游戏时,它是你的一种选择。 ”
确实,云游戏的出现在某些情况下为玩家提供了便利。但不可否认是,它的种种问题依然存在。与电影、音乐不同,云游戏需要大量且快速的传输数据。现在我们只能期待技术的快速发展,直到这些问题被解决。
云游戏平台取代次时代主机?可能还没到时候
2020年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或许是一个大年,因为索尼和微软的次时代主机都会如期而至,而云游戏的热潮也将继续蔓延。那么他们能不能让2020年成为一个标准的游戏年呢?云游戏平台取代次时代主机?可能还没到时候。我一起了解下详细情况吧。
任天堂新机上市策略失误?
其实,从2019年底开始,游戏大战就打响了前哨站,2019年12月10日,任天堂联手腾讯推出的国行Switch算是拉起了游戏年的帷幕,发售前半日,售价2099元的国行Switch,在京东累计销量达到了2万台,要知道Switch早在2017年3月3日就已经在北美、日本和香港发布了,所以,2年半之后国行版本在半日销售2万台的成绩还是挺让人吃惊的。
Switch国行发布对于国内玩家来说,是一件幸事,但是,对于全球而已,新版本Switch应该会受到更多关注。最近根据外媒报道,任天堂将在2020年中期推出一款升级版新主机,虽然目前消息不多,但是DigiTimes报道新机型将会采用镁合金外壳,并升级CPU。
其实,之前有消息称,新版Switch会在2019年发布,但是2019年过去了,玩家们没有迎来它。我认为任天堂选择在2020年中期发布新机,是一步险棋,因为,新版Switch毕竟不是换代机型,而它将面对的会是在2020年底就将发布的次时代PlayStation 5和Xbox Series X主机,所以,只是局部升级的Switch到底有多吸引人,在这里要打一个问号。
索尼PS5的生存之道
在CES 2020上,期待中的索尼PS5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布了一个Logo,而且怎么看它都与前任长得也太像了,是不是索尼有点“太懒了”呢。可想而知,在这个科技展会中,索尼只是想继续吊着玩家们的胃口,也许是他们不想让PS5抢了汽车的热点?基本上确定,PS5真正的公布会在年中的E3展上。
虽然没有在CES 2020上直接放出PS5主机,但是,索尼的Jim Ryan还是公布了一些主机的新功能,其中包括了3D Audio Sound(3D音频音效)、Haptics Adaptive Trigger(自适应触觉反馈按键/摇杆)、Ultra-High Speed SSD(超快速SSD)、Hardware-Based Ray Tracing(硬件加速光线追踪技术)以及超大容量蓝光碟等等。
此前,关于PS5主机的一些消息还是让人对于这款主机很有信心的,首先它将会向下兼容PS4以及PS4 Pro的游戏,这对于拥有PS4游戏的玩家绝对是好消息。此外,最近有外媒曝光了PS5的配置,它将会采用AMD定制芯片,CPU为X86架构的AMD Ryzen“Zen 2”处理器,而GPU为AMD Radeon RDNA,而且将会支持8K分辨率输出,加上主机的优化能力,玩家们有理由期待它有更出色的画质表现。
在CES期间索尼公布了PS5将要上市的时间,那就是2020年的圣诞假期,并且它的售价可能会高达699美元。对于索尼的粉丝们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攒钱了,哦,对了,哪个索粉差钱?买就完事了。
低调的微软
相比于同为次时代主机的PS5,同样将在2020年底发布Xbox Series X就显得的低调多了,是因为它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外观设计吗?或许PS5更高调的原因是索粉更狂热吧。
在2019年底举办的TGA颁奖典礼上,微软公布了自己名为“Xbox Series X”的新主机,并且让人吃惊的展示出外观设计(这里要批评一下扣扣索索的索尼),不过,Xbox Series X的这个设计在网上也已经被吐槽的够呛了。
但是,仅从现在的爆料来看,它的性能可能比PS5还要强大,不过,主机玩家比较介意的是,此前Xbox的游戏出现在Windows系统的PC上,而且有一些还是独占游戏,这也许是全新Xbox Series X热度不够高的真正原因。
要问次时代主机的发布哪个厂商最高兴呢?可能是AMD,因为Xbox Series X的处理器和显卡也是AMD定制的,此外,微软的VRS技术将允许开发者从“X系列”GPU中创造更多,而次世代SSD将消除加载时间,并且微软正利用技术最小化延迟,使“X系列”成为响应速度最快的主机。还是那句话,在技术方面,微软的表现不需要大家担心。
云游戏能掀起什么波澜?
2019年12月中旬,腾讯START云游戏平台开始发放体验资格,并且腾讯已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了获得体验资格的玩家。
其实早在2019年3月份,START云游戏平台就已经开放了测试申请,其中首批游戏包括了《堡垒之夜》、《NBA 2K Online》、《剑灵》、《流放之路》等。
很有意思的是,在同日,英伟达与腾讯游戏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宣布成立创新实验室,同时在游戏烘焙、游戏引擎、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技术合作。
在云游戏方面腾讯选择与英伟达合作其实很有目的性,因为英伟达不仅仅在技术上可以帮助腾讯,而且他们的早在2015年就宣布了GeForce NOW云游戏服务,所以英伟达的经验应该也可以让START平台收益。
我们看到市场上,不仅仅是腾讯,像谷歌、亚马逊等等巨头厂商也在布局云游戏平台,而数据上也支持他们这样的行为,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HS Markit的报告,云游戏这一产业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增长,到2019年底,市场总规模会首次突破5亿美元,到2023年年底的时候将达到25亿美元。
这样的市场规模预估,表明了云游戏也正在被更多玩家接受,而且云游戏平台可以跨终端,突破硬件和系统的限制,所以,它吸引的不只有核心玩家,更多休闲玩家也许是支撑云游戏的再生力量。
写在最后
2020年也许是一个改变游戏历史的年份,在次时代主机更新之际,微软、索尼和任天堂面对门槛更低、前景无限的云游戏平台,难道就要被击败吗?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毕竟独占游戏只要不流向PC平台,那么,核心玩家就有理由坚守在主机平台。而云游戏平台的发展还需要任重而道远。
游戏主机Game Over!未来是“云游戏”的时代
在计算领域,除了科学研究和专业设计以外, 游戏 同样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刺激消费者不断更新换代的诱因。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一个名为“云 游戏 ”的概念再度喧嚣尘上,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传统 游戏 主机的“杀手”,让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专业 游戏 设备和PC的情况下就能玩上高品质 游戏 。那么,云 游戏 果真如此神奇吗?
区分“云游”和“端游”
与“云游”对应的,就是“端游”,即需要基于终端设备才能运行的 游戏 。而终端设备,则包括台式机、 游戏 本、智能手机、 游戏 掌机和PS4等家用 游戏 主机等。
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绝地求生、和平精英、生化危机、塞尔达传说……我们熟悉的 游戏 几乎都运行在“端游”平台,每当最新3A级大作问世,往往都需要我们对PC进行DIY升级、更换手机或置办下一代 游戏 主机——硬件平台的开销再加上购买正版 游戏 的费用,每每都让预算有限的玩家亚历山大。
云 游戏 又称“云游”,很多用户都会将它和“网游”混淆,实际上它们在运行机制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网游属于“端游”的分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需要联网运行的单机 游戏 ,比如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就分别属于手机和PC平台最具代表性的网游——它们都需要将整个 游戏 安装在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中,在 游戏 过程中所有的画面渲染和计算都是依靠终端设备的CPU、GPU和内存完成, 游戏 厂商只是通过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验证和交互。
“云游”的本质,就是将 游戏 安装包、 游戏 过程中的渲染、计算都从本地转移到了千里之外的云服务器,对终端设备的CPU、GPU和内存的要求降到了最低(无需置办昂贵的高性能主机),它需要的仅仅是一块用来显示画面的屏幕,以及和云端通讯的网络,用来反馈操纵杆、手柄等设备的操作信息并传输实时的 游戏 画面。
扩展阅读:网页 游戏 也是端游
虽然网页 游戏 无需安装,可以点开即玩,但它本质上却依旧属于端游的范畴,因页游是基于Flash或html5,数据从服务器下载,运算仍在PC本地,PC硬件的性能限制了网页 游戏 的质量。

在业内,“云游”又常被称为GAAS(On-Demand Gaming as a Service,按需求定制的 游戏 服务),玩家只需一个账号就能畅玩某云 游戏 平台上的所有 游戏 。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PPTV上的点播服务,只是点播的内容从只能看的视频换成了可以玩的 游戏 ——当你想玩某款最新 游戏 时,无需考虑PC性能是否足够,也无需购买昂贵 游戏 主机、无需下载和购买不算便宜的 游戏 ,“点播”它就可以了。
云 游戏 的喜
当 游戏 安装、加载和运行从本地转移到云端之后,可以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
对普通的 游戏 玩家而言,云 游戏 的内容无需安装和更新就能即刻运行;再无各种软硬件冲突、不兼容、闪退的隐忧;在任何时候和地点都可以用随手可得的(带屏幕的)设备读取在线保存的存档,还能获得始终如一的画质和体验。
最关键的是,相对于自己攒机,云 游戏 更加经济。比如某款3A大作需要至少7000元的DIY主机才能流畅运行,而通过云 游戏 平台,你可能只需要花费10小时就能通关,整个过程的开销不过10小时x租用成本(不足百元或更少)。
对 游戏 开发商而言,云 游戏 无需再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品牌和不同平台的硬件进行适配,开发和管理成本更低;可以最大限度杜绝盗版及外挂问题;用户因无需购买昂贵主机而大幅降低了 游戏 门槛,可最大限度扩大受众人群,推广成本更低。
云 游戏 的忧
云 游戏 虽然前景美妙,但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却都是画在纸上的肉饼。早在2009年,美国OnLive公司就在GDC(旧金山 游戏 开发者大会)发布了云 游戏 平台,并于2011年6月将云 游戏 服务拓展至Android与iOS平台。
可惜,云 游戏 的 “先天死穴”,注定了OnLive将以悲剧收场。
云 游戏 的运行,需要玩家所在的本地端设备、保存和处理 游戏 运算的云端,以及将二者串联起来的网络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对本地端设备的硬件要求是最低的,无需下载客户端,只需要最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对CPU有一点点要求)以及能用来显示画面的屏幕,以及用于操作的键鼠手柄即可。
云端和网络,就是云 游戏 的 “先天死穴”。
其中,云端需要云服务供应商和 游戏 开发商联合部署,需要投入庞大的计算资源,以10年前的CPU和GPU矩阵,显然并不具备多少性能冗余量。
网络更是影响云 游戏 体验的核心要素。云 游戏 的本质是将 游戏 放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并将渲染完毕的画面转码成为实时的视频流,再传输到本地端设备的屏幕上。云 游戏 使用的技术类似于视频串流技术,涉及到视频编码、网络传输、视频解码以及上传用户的实时操作信息,而每一个流程都存在延迟——你可以想象在玩《王者荣耀》时,超过100ms的延迟就会影响操作的精准性、200ms就会感到明显的卡顿,460ms就等于断网了。
受制于当年硬件和网络的限制,OnLive云 游戏 平台只能提供最高720P分辨率和30fps帧数—— 游戏 体验极差。
因此,当时的资本方并不看好该平台的前景,最终OnLive云 游戏 平台于2015年宣布关闭,随后又被索尼收购了其知识产权。
最令人唏嘘的是,OnLive关闭时其同时在线人数只有1800人,还几乎没有付费用户,而该平台每月的维护费用却高达500万美元!
柳暗花明又一村
随着百兆光纤的普及,以及5G网络商用日期的临近,云 游戏 正逐渐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刻。
继OnLive之后,曾有很多厂商也加入到了云 游戏 的战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伟达旗下的GRID平台(已退市)及2015年开发的GeForce Now。
GeForce Now支持英伟达自家的Shield以及PC和Mac OS平台,需要50Mbps的网络才能确保较好的 游戏 体验,其收费标准7.99美元包月,目前已经收录了包括《绝地求生》在内的100余款 游戏 。
传统 游戏 主机厂商索尼和任天堂也没闲着,先后推出了PlayStation Now以及Switch的云版本,前者可以直接在线联网运行平台上的所有 游戏 ,包月价格为9.99美元,按季度或包年价格还有优惠;后者暂时仅上线了《生化危机7》和《刺客信条:奥德赛》等 游戏 ,采取针对指定 游戏 收费的策略,比如《生化危机7》在云版的价格约124.8元/180天,暂时还没有什么影响力。
虽然英伟达和索尼布局云 游戏 的时间较早,但他们却都遇到了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如果没有每年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上花费数十亿美元的预算,那就无法跟上云 游戏 时代的步伐。
对索尼而言,PlayStation 游戏 主机业务为其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利润,显然很难下定全力投入到云 游戏 战场的决心;英伟达受制于自身的硬件厂商身份和体量,GeForce Now似乎只能影响到少数专业的 游戏 玩家。
好消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鳄”终于在2019年前后入局了。
有消息称,亚马逊正秘密开发一款可以绕开昂贵的 游戏 机的云 游戏 平台。2014年和2017年,亚马逊先后收购了Twitch和GameSparks(英国云 游戏 后端专业厂商),这些都为其布局云 游戏 奠定了基础。而Alexa的成功,也为通过语音控制 游戏 成为了可能,如果亚马逊云 游戏 平台真能在预计的2020年上线,那这家厂商就能完成 游戏 、视频、音乐、图书、粘片存储等媒体服务的闭环,正式与云 游戏 巨头展开竞争。
微软在2018年1月收购了PlayFab(为 游戏 开发商提供基于云工具的初创公司),并于同年10月发布了Project xCloud云 游戏 平台,内含3000多款Xbox 游戏 。
同时,2019年5月还传出微软与索尼展开云 游戏 合作,而业内对此的解读则是——索尼高层感到受到云 游戏 的趋势和强大的谷歌带来的威胁,并决定将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交给微软来解决。请放心,索尼曾表示与微软的合作不会影响到下一代 游戏 主机(PS5)的开发计划,这只是为下一个10年试水铺路。
谷歌曾在2018年10月发布了Project Stream项目,在Windows,macOSX,Chrome OS,Linux系统中,只需Chrome浏览器就能通过串流技术运行《刺客信条:奥德赛》这款育碧新发售的3A大作,在25Mbps的宽带、15Mbps稳定下载速度和延迟小于40ms的网络下可以提供1080P和60fps的画质,开创了“用浏览器玩3A 游戏 ”的先河。
2019年3月,谷歌又在GDC大会上祭出了全新的Stadia云 游戏 平台,它可以通过任何PC、平板、电视、手机,以及支持谷歌Chromecast设备运行,兼容Android、iOS、Windows等系统。
玩家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设备玩一款 游戏 (存档可随意切换并共享),比如正在家里用电视玩 游戏 ,临时外出只需暂停 游戏 ,然后就能通过手机继续开始刚才 游戏 的进度了。Stadia目前支持4K分辨率+60fps+HDR画质的 游戏 (需要30Mbps宽带),平台发布后还将更新支持8K、120fps的 游戏 标准,如此强悍性能的背后,则源于谷歌数据中心分散在全世界的7500个节点,数据中心中的每个硬件栈都将拥有10.7T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
如果说上述巨头在云 游戏 领域的布局距离我们太过遥远,那我们不妨将目光收回到国内。目前国内最知名的云 游戏 平台主要以动视云 科技 的格来云 游戏 为主,Windows、Android和iOS系统主机只需安装客户端APP,就能联网运行丰富的3A 游戏 大作,其采取针对指定 游戏 收费的策略,以《正当防卫4》为例,包天需要1199 G币,基本约等于10元人民币。
很多华为手机都能安装“云电脑”,通过这个APP在手机里就能利用云运行Windows 10系统和其中的各种 游戏 和软件。如果你租用4核8G标准的云电脑,可以勉强搞定一些主流3D 游戏 的运行,其收费标准为4元/小时。
此外,以OPPO和一加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也开始涉足该领域,在MWC2019上这两家厂商就曾分别展示了其云 游戏 服务。
如果说上述企业的影响力有限,那当国内最大 游戏 公司腾讯也选择跟进之后,云电脑的未来是不是就充满光明了呢?目前腾讯已经上线了Start云 游戏 平台,官网https://start.qq.com/,兼容Windows、Android、iOS、电视端和MacOS等系统平台。
考虑到国内云 游戏 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腾讯的入局可能会直接改变竞争的态势,而有消息称“想重回 游戏 巅峰”的网易也在云 游戏 方面蠢蠢欲动。
绕不过的几道坎儿
针对云 游戏 ,Ubisoft(育碧)CEO古利莫特曾预测: “最多再经历一个十年的主机时代,所有的 游戏 都会成为云 游戏 ,是所有的 游戏 。”实际上,索尼、任天堂、EA、亚马逊、谷歌、微软和腾讯之所以发力云 游戏 ,就是看到了这种 游戏 模式几乎不可逆的“钱景”。
只是,现阶段云 游戏 仍有几道绕不过的坎儿。
首先,云 游戏 需要有丰富的优质 游戏 资源支持,如何吸引更多 游戏 开发商的加盟,需要云 游戏 服务平台有着足够强大的影响力。
其次,网速和延迟短期内依旧是云 游戏 的“生死劫”,只有超过25Mbps的稳定网络环境,才能保证1080P画质下的最基础流畅运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00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为70.3%,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为28.06Mbps,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云 游戏 流畅运行的下限。
5G网络的商用,有望进一步缩短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距离,其低延迟的特性堪称是云 游戏 的绝配。
但需要注意的,5G网络的推广和提速需要一个过程,5G低延迟只是理想状态,我们不能指望5G刚出现就能达到理论层面的性能,而且距离5G网络大范围覆盖和收费标准降至如今4G的水平尚有很长一段时间。
云 游戏 的最后一道坎儿,就是租用的收费标准了。是按照单个 游戏 的时长收费?还是在付费时间段内可以随便运行该平台的所有 游戏 ?如果收费太高,那我们为啥不去网吧?毕竟后者只需4元/小时的平均收费,同样可以玩所有的3A大作。
小结
云 游戏 是区别于端游、手游、页游之外的全新模式,它打破的是各类终端限制的壁垒,让同一款 游戏 可运行在任何带有屏幕的终端设备上,也是未来 游戏 发展的终极趋势。云 游戏 何时能够彻底爆发,这个问题取决于网络延迟的优化,以及产业链厂商之间能否谈妥可执行的利益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