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5-03-30 10:51:39 来源:君肯网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出自《论语·子路》:“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抱持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

“名不正,言不顺”是儒家的思想。“名不正,言不顺”出自《论语·子路》,原句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的意思是:名义不正当的话,道理就没法讲通道理讲不通,事情就办不成。

名实论的介绍

名实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之一,自先秦开始,诸子百家就开始了名实之辩。名实论之“名”指的是名称、形式,“实”指的是则是内容。因此名实之辩也可以看作中国的形式与内容之争。在这场大讨论中,儒家代表人孔子则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若名不正,则言不顺。

孔子的正名论

所谓正名,就是正名称、名分。孔子主张“正名”,强调以礼为原则做到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孔子以周礼为尺度,以理想的”名”去匡正现实,要求人们正其名,言其顺,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认为为君的应该象个”君”的样子,为臣的应该象个”臣”的样子,君之实要符合”君”之名,臣之实要符合”臣”之名。孔子的正名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和逻辑学意义,第一次指出了事物的名称、概念和实际事物应当相符的观点。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

成语解释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

【词目】:名不正,言不顺

【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解释】: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成语典故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以上就是关于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更多相关资讯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出自《论语·子路》:“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查看详情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出自《论语·子路》:“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查看详情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出自《论语·子路》:“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推荐游戏
风之谷
风之谷
游戏资讯 10.5M
下载
斗罗大陆3
斗罗大陆3
游戏资讯 566.9M
下载
冠军网球
冠军网球
游戏资讯 148.1M
下载
最佳炮手
最佳炮手
游戏资讯 68.1M
下载
如梦下弦月
如梦下弦月
游戏资讯 840.1M
下载
富甲封神传
富甲封神传
游戏资讯 263.0M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