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14 16:18:26 来源:君肯网

上巳节的风俗有祓禊、畔浴、吃荠菜煮鸡蛋、互赠香草、出游、放风筝等。

1、祓禊

祓禊是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2、畔浴

畔浴指以春水洗涤污垢,古人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3、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4、出游

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

上巳节的传说

农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上巳节风俗来历

01

在上巳节这个节日里有沐浴、春游、佩戴香草、摆流觞宴、赏桃花等习俗。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在古代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沐浴,早在周朝的时候,朝廷就会安排女巫在大家沐浴的河边举行去晦仪式。当时的人们在河边用河水冲洗身体,用柳树枝蘸花瓣水点在额头上,表示祈福。到了唐宋时大家又选择了泡温泉这种更享受的方式。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这个时候冬季已经彻底过去,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季节交换,但是阴气尚末退尽,是容易患病,就有了去河边沐浴,洗净身体,以际去除邪祟的意思。这个过程被称为“祓禊”,“禊”就是干净的意思,“祓禊”就是因为干净所以不生病的意思。在古代,大家过节的作用就是为了祈祷驱邪避灾上已节也是这样的用意。

但是从现实情况分析,是由于冬天气温太低,大家都减少了洗澡的次数,到了3月初,水温恰好,大家就都挑在这个时候去洗越冬后的第一次澡。上已节的活动中,还有一项是祭祀高襟,这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古人注重繁衍后代,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来祈求生育。

所以,上已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在这一天大家还会佩戴香草,香草在古代有驱虫的效果,所以古人认为香草也可以驱邪,在洗澡之后,带上香草是驱邪祈福的意思。春游也是上已节的节日,大家已经到河边洗澡了,也就顺便在附近来一场春游。大家可以趁着春光明媚到野外踏青,也是一场青年男女自由择偶的机会。

吃流觞宴,是上已节的时候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将一只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赋诗,这种宴会有趣风雅,还需要一个优雅的环境。不仅在上已节的时候可以这样玩,很多文人雅士还会在家里自己开凿这样一条小溪进行宴饮。赏桃花也是上日节的习俗,因为这时候桃花开的正好,可以算是春游的一部分。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上巳节有什么习俗?

上巳节的风俗有:祓禊、祭祀高禖、曲水流觞、郊外游春、射雁司蚕、互赠香草等。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祓禊: 所谓“禊”,即“洁”,“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三月到了,天气回暖,人们结伴到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射雁司蚕: 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对身体大有裨益,所以在上巳节会互赠香草。

上巳节的来历:

追溯上巳节的来历,可以一直推至上古时期。传说伏羲氏与女娲捏土造人,繁衍后代,故而后人尊伏羲为“人祖”,并在淮阳一带修建太昊陵古庙,在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举行庙会,在此期间对伏羲进行朝拜。后来又逐渐定为在上巳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因为是为了祭祀造人的祖先,上巳节最初的诸多活动都与子孙繁衍有关。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上巳节的风俗简介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1][2][3]

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据传上巳节也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1、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3、祭祀高禖。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4、畔浴(沐浴,上古人们去河边水边,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尤其露天温泉池)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5、修禊。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6、羽觞。羽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双耳酒杯,因其形状似鸟得名;还有一说称因觞身可插羽毛,遂被命名为“羽觞”。它的材质多种多样,有木质、玉质、陶质等。木质羽觞较为轻盈,其他材质的则需置于荷叶上,方能平稳地在水面“行走”。

以上就是关于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更多相关资讯

上巳节的风俗有祓禊、畔浴、吃荠菜煮鸡蛋、互赠香草、出游、放风筝等。 1、祓禊 祓禊是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
查看详情
上巳节的风俗有祓禊、畔浴、吃荠菜煮鸡蛋、互赠香草、出游、放风筝等。 1、祓禊 祓禊是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
查看详情
上巳节的风俗有祓禊、畔浴、吃荠菜煮鸡蛋、互赠香草、出游、放风筝等。 1、祓禊 祓禊是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推荐游戏
风之谷
风之谷
游戏资讯 10.5M
下载
斗罗大陆3
斗罗大陆3
游戏资讯 566.9M
下载
冠军网球
冠军网球
游戏资讯 148.1M
下载
最佳炮手
最佳炮手
游戏资讯 68.1M
下载
如梦下弦月
如梦下弦月
游戏资讯 840.1M
下载
富甲封神传
富甲封神传
游戏资讯 263.0M
下载